木材——生態環境材料
發布日期:2017-09-26 作者:木材 點擊:
木材:能源危機和溫室效應是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兩大難題。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形式,如上所述其儲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估算的話可維持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未來的人類將采用何種能源來維持其生存?另外,在人類大量燃燒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過程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其中包括CO2、CH4和NO2等,從而使地球不斷升溫。
這將迫使人類及所有生物面臨一個新的環境條件,而在這種新的環境條件下人類及其他生物能否生存或將如何生存,這將足一個巨大的挑戰。大氣中的CO2濃度的增長趨勢十分迅速,并且,該速度并非保持小變,而是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
森林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將CO 2和水分轉化成生物質并釋放出氧氣,因此,以吸收大饋的二氧化碳。這個作用就被稱作森林的“固碳效應”。據估算,生產1t生物質需要吸收1.6t的CO2,釋放出1.2t的氧氣。通過森林的固碳效應,可以起到緩解溫室效應的目的。但是,在森林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森林也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生物質并釋放一定量的CO2。所以森林實際固定碳素在這兩個部分的差值。
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光合作用總是強于呼吸作用,從而使其生物質的量不斷增大。有估算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每年由光合作用吸收的碳素量為656億t,而由呼吸作用釋放出的碳素量為328億t,所以每年的實際吸收碳素量達到328億t。
作為森林資源的主要產品,木材的利用過程實際就是對森林所儲存的碳素的一個消耗過程,因此追根究底的話其開始的來源就是大氣中的CO2。通過森林固定大氣中的CO2使之成為生物質(術材),再利用木材制造人類生活所需的住宅和家具等直至廢棄,廢棄后的木材的碳素又進人大氣或土壤中,從而通過造林和木材利用實現碳素的循環過程。